作者 | 子卿 出品 | 消費金融頻道
自二代征信切換以來,征信記錄對個人的衣食住行影響越來越深遠。就在人們愈加關注自己的信用記錄時,市面上關于征信修復的平臺機構也隨之興起,這些機構往往以征信“鏟單”“洗白”等詞在線上線下吸引失信者購買服務,但往往相關受害人在交錢之后,并沒有獲得相關服務。
征信修復套路深
目前征信修復的套路一般可分為3種:
一是假借提供征信修復服務方案,收取高額代理費用,然后教唆信息主體編造“非惡意逾期”“不可抗力”等理由進行投訴,但這種方式的修復成功率不到1%,修改失敗后機構并不會如承諾的那樣退款,甚至拉黑失聯跑路。
二是謊稱專業人士開辦征信培訓班、招收學員等,廣泛發展下線,實則為騙取加盟代理費。
三是騙取個人敏感信息用于售賣,一般在代理征信修復過程中,機構會以修復需要,要求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、銀行卡號、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,有時還會切斷失信者與被投訴機構的聯系通道,這種情況下一些征信修復機構為了利益最大化,會把個人信息賣給下游黑產,失信人不僅面臨財信兩空,還可能存在信息泄露、非法買賣甚至網絡詐騙等各類人身財產風險。
近年來,以代理投訴為主要手段的征信修復機構愈發猖狂,為此央行多次發文強調“征信修復”不可信,并表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“征信修復”“征信洗白”的旗號,教唆信息主體委托其辦理征信投訴、舉報等事項,不僅損害金融消費者的經濟利益,導致個人敏感信息泄露,甚至可能引發法律風險。
查處上千家違法違規機構
今年,人民銀行總行印發《關于開展“征信修復”亂象專項治理“百日行動”工作的通知》,決定于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,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“征信修復”亂象專項治理“百日行動”。如今最后期限將近,多地公布治理成效。
近期,湖北省公布“征信修復”亂象專項治理“百日行動”成果。截至2022年5月末,湖北省推動處理458家相關企業,包括注銷54家、變更名稱或經營范圍208家、納入異常經營名錄196家,清理違法廣告670余條。全省已有荊州、十堰、黃岡、孝感、潛江、天門、仙桃等7個市州完成了帶“征信”字樣的機構清零的工作目標。
此次排查還有額外收獲,包括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排查處理一起武漢某公司在多個網站發布“征信修復”培訓加盟事件;中國銀行仙桃南城新區支行成功攔截一起“征信修復”詐騙案件;十堰市破獲一起“征信修復”詐騙案;人民銀行孝感市中心支行攔截一起對去世人員家屬的“征信修復”詐騙等。
陜西省在全省共排查出98家不從事征信業務但在名稱或經營范圍中使用了“征信”字樣的機構。督促指導48家機構變更了經營范圍,8家機構注銷了營業執照,11家納入異常經營名錄。此外還聯合監管部門對2家以“征信修復”名義進行虛假宣傳、違規開展業務的機構進行了依法查處。
河北省今年一季度以來,共排查166家工商信息和廣告中帶有“征信”“征信修復”字樣的企業,指導24家涉嫌從事“征信修復”業務的企業完成整改,其中4家違規企業納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,4家移交市場監管部門,4家完成公司注銷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四川省在此次打擊征信修復亂象中行動處理力度較大,幾乎清理了半數排查名單中的企業。截至5月19日,四川省完成對1305家工商注冊信息中含有“征信”和商業廣告中帶有“征信修復”企業的摸排,其中清理598家可疑企業,包括指導27家企業完成注銷,145家企業調整工商信息,152家違規企業被列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,274家企業被移送市場監管、公安等部門進行查處。
除此之外,甘肅、吉林、山西、云南等省份先后也開展了“征信修復”百日行動,打擊數百家從事征信修復的企業和機構。據「消費金融頻道」不完全統計,至少已有8個省份公布行動戰果。預計此次行動結束后,將會有數千家相關公司遭取締,這對對以鏟單、洗白征信等噱頭為旗號的征信黑產將是重大打擊。
征信黑產外延
值得注意的是,多數地區在征信修復百日行動中,主要打擊的是轄區內注冊名稱和經營范圍中帶有“征信”字樣的企業。但事實上,還有一些從事征信修復的機構隱藏的更深,并不會將敏感的“征信修復”、“鏟單”、“征信洗白”等詞放在公司名稱中或者經營范圍內,而以“信用修復”、“代理投訴”、“不良記錄修復”等詞繞過監管。
此外,關于征信的黑產組織還呈現外溢的趨勢,部分平臺利用受害者擔心征信出問題的心理,實施詐騙。
近期,海南一女士接到一通電話,對方稱其個人征信出現問題,需要及時通過相關操作降低風險。該女士信以為真,向陌生的6組個人銀行賬號共打款38萬元,隨后相關方失聯。
值得注意的是,該女士在被騙過程中,行騙者自稱是銀保監工作人員,并且該女士也收到了所謂銀保監會發來的短信驗證,這加重了她對騙子的信任。
近日,銀保監發布風險提示,其中提到,若有以“中國銀保監會”“銀保監會認證”等名義,或自稱銀保監會、某銀保監局的工作人員聯系消費者,假借監管權威要求轉賬、匯款、交費等行為,消費者要保持高度警惕,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,也可向銀保監會或當地銀保監局反映。
相較于一代征信,二代征信對于人們日常衣食住行的影響更加深入,想要修復不良記錄的人群增多,自然會吸引黑產的注意。與此同時,普通民眾的信用素質不高,對于信用的理解不深,更容易被黑產蒙騙。因此,除了要打擊征信修復等違法機構的滋生,還要提高民眾信用意識,雙管齊下才能減少征信黑產。